欧宝最新登录入口

咨询热线:400-658-0379

联系电话:13526999888

传真:0379-65160018

地址: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与天津路口云峰国际B座402

产品展示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记者调查:连阴雨袭扰秋收季这场“保卫战”如何打好?

更新时间:2025-11-06 03:46:34来源:欧宝最新登录入口
央广网北京11月5日消息(记者张胜坡)“赶紧停下,别再播了!”在一户种植大户的地里,段美生转完一
相关介绍

  央广网北京11月5日消息(记者张胜坡)“赶紧停下,别再播了!”在一户种植大户的地里,段美生转完一圈后,果断跟现场负责人说。

  段美生是邯郸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30余年。在庄稼地里,绝大多数问题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和记者说:“这块地明显的问题是平整质量太差,播种深浅不一,晾墒不够,整体播种质量不好。即使种完,后期管理难度太高,产量也不会好。”他建议种植户立即更换能调控播种深度的高性能复式播种机。

  “还是太着急播种了。”段美生说。这是今年秋种以来,种植户遇到一种非常典型的情况:“10月上旬,北方遭遇秋收连阴雨,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粮食主产区都不同程度受灾,影响玉米秋收。同时,也延迟了小麦播期,一些普通农户和种植大户担心错过适宜播期,存在‘抢种’心态。”

  为了解部分粮食主产区的播种进度和连续秋雨给农户带来的影响,央广网记者近日前往河北邯郸、邢台,实地采访调查“秋收秋种”情况。邯郸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核心产区,全市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小麦528万亩、玉米479万亩,素有“北方粮仓”之称,而邢台则是粮食种植培养面积常年稳定在1100万亩,被誉为华北的“优质粮仓”。

  王亚飞是邯郸市永年区的种植大户,承包了2400亩土地,轮作小麦和玉米。然而,今年的天气变化超出他的种植经验:“前几个月,北方普遍遭遇极端干旱天气,玉米旱得不行,我给地里浇了四遍水,每亩地水电成本是30块钱,就为秋收时能有个好收成,没想到从10月1日到12日,这里几乎连下12天雨。”

  “往年10月5日之前,大户的玉米能全部收完,散户的小麦能全部种完。之后,种粮大户开始种小麦。”王亚飞说,今年直到10月15日,无论大户还是散户,玉米都还没收完,他把自己的6台玉米收割机全部调回,还借了2台收割机,下雨前也只抢收了70%的地块。

  10月30日,记者在王亚飞的合作社里看到,专门用来存放玉米的粮囤里还存有少量玉米。他和记者说,往年他都要储存至少一半玉米,等价格合适时再卖,但今年不行,存得越久发霉变质越多,只能赶紧卖掉。

  储存是损失最大的环节。王亚飞说,他有一个朋友也是种植大户,承包了1000多亩地,在下雨之前,全都收完了,但无法晾晒,只能存在厂房里,结果全都发霉了,玉米发酵产生的水汽像狼烟一样咕嘟咕嘟往上冒,最后以0.35元/斤的价格处理掉了。

  王豪楠是邢台市南和区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金沙河合作社”)种植基地负责人,管理着22000亩土地。他和记者说,10月1日至12日,当地降雨量达139毫米,相当于七、八月份整个汛期的降雨量,较常年(12.8毫米)平均偏多11倍。去年他们从10月5日开始收割,仅用5天就收完了2万多亩地,今年收割时间却是9月26日至10月26日。

  王豪楠介绍,只要一不下雨,他们就开始下地,按照先收砂质土地、再收壤土地、最后收黏质土地的顺序收割。跟其他种植大户一样,他们也不敢储存,收完直接送到烘干塔,然后卖掉。

  “今年粮价本就不高,而且出现阴雨天气,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好多玉米出现霉变、碎腐,部分玉米在玉米秸秆上长的时候就发芽了。”王豪楠说。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一位研究员和记者说,与2021年秋汛不同,那时雨水大,地里积水,下了就晴。晴天多,虽然给玉米秋收造成困难,但对玉米棒储存影响不大。今年秋汛情况却是阴雨连绵没有晴天,玉米无法晾晒,玉米棒在储存时发芽、霉变的风险非常大。

  邢台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站站长杨亚朋介绍,为应对今年的特殊天气,全市按照“3个一批”对秋收工作进行了部署,即在抢收过程中,提前调足设备加快玉米机械化收割,利用晴好天气抢收一批;重点攻克地块湿滑收割难点,配齐履带式收割机抢收一批;全方面覆盖机械难以作业的小地块、边角地,科学组织人工抢收一批。全市对40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159台烘干设备做台账管理,及时公布信息,为农户提供收、烘服务。并提前与邯郸、石家庄、衡水等周边地市和机具产销对接,建立互助机制,必要时可来邢台支援作业。

  邢台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负责人翟晖表示,烘干和晾晒是此次秋收农户最为迫切的需求,农业部门和各区县梳理并建立了应急农机具清单,其中谷物烘干机159台,在网上公布“三秋”农机服务保障信息,方便农户就近联系使用。针对粮食烘干设施不足问题,有区县积极帮助种粮大户安装烘干设施,调度电力部门保障烘干设施用电需求,其中某村集体合作社安装了一台150吨烘干塔,有效解决了村集体近1000亩地玉米烘干难题。此外,市农业局印发了《连阴雨天气后秋收秋种指导意见》,指导各县在不影响生活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充分的利用现有晒场、文化广场、村委会等空旷场地,为农民晾晒玉米提供便利。

  翟晖和记者说,据他们了解,在10月1日下雨之前,大部分成熟地块已完成收割,约占总亩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另有20%左右的地块因为下雨延迟了收割,还有部分收割的地块,那是因为玉米还没有完全成熟,处于挂浆后期。因此,他们后期也建议农户不要急着收割,否则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烘干渠道或晾晒场地,玉米很容易发霉腐坏。

  邯郸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段美生也表示,10月11日之前,他们也曾把主要精力放在“抢收”上,但后来结合后面几天的降水情况,他们建议农户不用再抢收了,因为抢收回来也没法出售,损失更大。

  王豪楠也深有同感。在他看来,在这种天气下,如果农户没有烘干渠道,又不愿意立刻低价卖掉,就得“两害相权取其轻”,让玉米在地里多长几天。虽然也会有发芽现象,造成一些损失,但总比盲目抢收回来堆着发霉要好。

  10月31日上午11点,南和区农业农村局农技员温春爽刚从麦田里拍摄完一段指导农户晚播小麦科学播种要点的短视频后,泥土早已沾满她的鞋底。

  10月31日,邢台市南和区,播种较早的小麦已经出苗(央广网发 张胜坡摄)

  温春爽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短视频平台账号的名字概括了她的职业生涯——“爱农懂农为农服务”。近一个月,是她一年中最忙的时节之一。接电话、回微信、下田指导、进城开会,所有工作都围绕两个字,“秋种”。

  温春爽和记者说,受10月上旬强降雨影响,土地墒情过大,各地小麦的播期都推迟了,一些农户不知道怎么来应对,存在“抢种”心态。她的工作就是打通科学种植技术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指导大家科学、圆满完成秋种。

  温春爽解释,当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80%时是最适合整地播种的墒情,墒情过大,地里就还都是泥块,种子播下去都浮在地表,无法与土壤充分结合,出不了壮苗,冷空气一来,就容易冻死。能让农户最直观判断墒情的办法是“手握成团、落地即散”,即抓起一把泥土握成团,从1米高的距离撒手,如果土团散了就说明适合播种,反之则说明墒情过大。

  10月31日,一位老人正在金沙河合作社种植基地平整土地(央广网发 张胜坡摄)

  段美生进一步解释,今年,当地墒情有弊有利。弊处自然是延缓了播期,农户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和成本旋耕土地、晾墒,但利处则是这次降雨相当于给土地浇了100m3的水,等于往年农户自己浇两遍地。“往年墒情不足时,农户播种前还得浇地造墒,播种后还得浇蒙头水,把握不好还易引起土壤板结或湿害,今年大部分地块可以省了浇水。”

  这段时间,温春爽和段美生都通过种种渠道不断提醒农户们:“即使播期延迟,也不用着急播种,一定要做好晾墒,平整好土地。尽量选用能控制播种深度的高性能播种机,避免烂耕烂种。”

  “我们建议的播种深度是3至5公分,太深或太浅都影响出苗质量。”段美生说。

  温春爽和记者说,这次秋种,从平整土地、种子选择、播量控制、施肥管理、包衣拌种等各个播种环节,农业部门都出台了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并通过种种渠道传递给农户,农技员的职责就是把这些指导意见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教给农民。

  记者在邯郸、邢台走访调查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加快,涌现出了很多种植大户,两地的土地流转量都已在50%左右,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还有一半左右的耕地散落在普通农户手上。

  在温春爽、段美生这样的农业专家看来,基于平时的沟通交流,他们不太担心种植大户对科学种植意见的遵循性,而是更担心一般农户。因为还留在村里种地的普通农户往往都年龄偏大,土地分散,对新信息的接收渠道和接受能力不够,再加上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指导意见恐怕难以落地。

  10月30日,在前往一户种植大户承包地的路上,看到道路两旁的一些土地平整质量很差,秸秆还田做得也不好,段美生总是忍不住“批评”两句。

  段美生举例,他们建议土地要旋耕一次、深翻一次,充分晾墒后再播种;种子要强化包衣拌种,在添加常规杀菌杀虫药剂的同时,还要添加一些营养药剂;播种尽可能地选择高性能的旋播一体机等。但是,有些普通农户可能出于成本考量难以完全遵循。

  温春爽也有类似的观察,她觉得一些农户接受新品种和新技术的速度较慢。“推广一项新技术、一个新品种是很难的,老百姓的观望心理很强,我们往往需要先在示范区做好,带着小户去参观,给他们讲解,慢慢才能让大家接受。”她说。

  “有人在网上说,农民种了一辈子地,还用你们教?这种说法是不对的,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变化,比如近年来极端气候频发,一些传统的耕作经验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农业种植,学习利用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对于任何类型的农户都很有必要。”她说。

  10月31日下午,温春爽参加了市农业局召开的全市秋种调度会,她和记者说,邢台市各区县的秋种工作已接近收尾,预计11月5日左右能全部完成,这场会议主要是制定春季小麦管理意见,为小麦安全越冬和明年丰收做准备,她认为只要根据墒情,有效开展促苗转壮管理,科学安全用药,晚播并不代表减产,而且有很大的可能性实现丰收。至少,在她包联的500亩责任田里,她有充足信心实现明年的丰收。

  王亚飞不仅是承包2千多亩地的种植大户,还有自己的农机服务合作社,有十几台各类高性能的收割机、播种机。段美生说,作为种植大户,能发展到如此规模已属不易,但即使是他,面对今年这样的极端天气,也有些手忙脚乱、捉襟见肘,“我就建议他明年要增设一个烘干塔。”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粮摊和种粮大户的存储条件有限,多数是露天储存,只是将玉米棒子装袋或装架,按照往年的经验储存,在玉米垛子上或玉米架子上搭一个塑料布,防止上面的雨水,但它们侧面还是会暴露出来,雨水随风往里进。动辄几十万斤、上百万斤的存储量,如果不拆架子,很难发现粮垛中间和架子中间玉米霉变的风险。

  多位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和记者说,今年的情况表明,各地的烘干设施有些不足,缺乏应对极端天气造成的秋收水害的能力。邢台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负责人翟晖说,有些县协助种植大户安装了烘干设备,但又面临动力不足,燃料成本过高的问题。

  段美生介绍,烘干1斤玉米,天然气成本在7分以上,油料成本在4分以上,煤的成本是2分,用煤成本最低,但受限于环保因素,各地普遍不让烧煤烘干。以邯郸市为例,玉米棒亩产大致在800至1300公斤之间。10月4日,玉米棒收购价是0.53元/斤,10月9日玉米棒收购价是0.45元/斤,降幅达15.1%。在目前玉米行情不景气的情况下,农户对烘干的积极性也不高。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在提交给农业部门的《关于玉米抢收抢烘的建议》中指出,建议重点帮扶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防止大户赔光家底,影响下季耕作土地的适度规模流转;提前协调农业保险公司,简化赔偿流程,降低农民损失;对一定要使用天然气的烘干塔适度进行补贴,降低烘干成本,提升农民积极性;政府要帮助协调销路,饲料粮、淀粉粮、工业粮是玉米的主要销路,而玉米一旦变质,只能做淀粉粮和酒精粮,价格会便宜很多。建议有关部门前期要积极对接饲料企业,协调企业直接从大户合作社手里购粮,帮助农民提升粮食收购价格。

  此外,有农业部门的人说,很多地方的履带式收割机和高性能播种机保有量不足,且均为个人或合作社所有,遇到今年这种极端天气,机主要优先保障自己使用,协调调动救灾有一定困难。

  “有农户难免抱怨,说专家说要掌控播种深度之类的技术要点,这都很好,但我们找不到机器。”段美生说,这种声音侧面反映了社会上的高性能播种机偏少,还是广泛使用各种改装机和传统农机,这间接导致一些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约到哪种播种机就只能用哪种,难以再顾及墒情是否合适、播种是否科学。

  10月30日,邯郸市永年区的一位驾驶员正在修理播种机(央广网发 张胜坡摄)

  近年来,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成为一种很普遍的声音。有农业部门建议,上级可以出台政策,与购机户签订应急调度协议,大幅度提升履带式拖拉机、履带式收获机和烘干设备等应急救灾机具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额度,并对参与应急作业的机主发放作业补助,引导农户购置应急作业机具,在需要这些设备时,可尽快投入抢收抢烘作业,降低损失。

  陈勇是邢台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主任。他和记者说,根据调研,有购机意愿的种植户普遍希望购机补贴能从现在的最高不超过30%提高到50%以上。比如烘干机,需要配套建设场地、库房、配置铲车,这些投资不在补贴范围,因此种植户们希望购机补贴能相应提高些。

  “政府可以在提高补贴的基础上,与机主签订应急调度协议,让享受补贴的机主能在国家需要时,积极做出响应救灾调度。”陈勇说。

  段美生是邯郸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30余年。在庄稼地里,绝大多数问题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和记者说:“这块地明显的问题是平整质量太差,播种深浅不一,晾墒不够,整体播种质量不好。即使种完,后期管理难度太高,产量也不会好。”他建议种植户立即更换能调控播种深度的高性能复式播种机。